1 /
1
熱帶與亞熱帶之交
居世界最大陸與最大洋之間
台灣年降雨2500mm,是世界平均的3倍
因著豐枯不一、地狹流急
60%流入大海;20%蒸發了
天降的甘霖,20%已所剩無幾
海洋是生命的濃湯
洋流不停的翻滾攪拌
蘊藏豐富漁產
東岸太平洋的古老漁法「鏢旗魚」
鏢手站上船艏鏢台
6級風浪動輒3m浪高
1層樓高以上劇烈起伏
追獵游速可達100km/hr的丁挽
台東池上的台梗2號米
一粒穀子育成苗、插成秧
130天後,長高101.3cm
抽出17穗,每穗87粒稻穀
南方澳是台灣鯖魚重鎮
1923年傳統一支釣
1950年引進巾著網
1977年大型圍網取代了巾著網
近代又以扒網(三腳虎)佔盡優勢
漁法不斷效率進化
鯖魚卻越捕越小
40cm體長的鯖魚不見了
網上岸多的是小花飛「花飛屎」
農曆3/23媽祖生,台灣珊瑚集體產卵
科學家歷40年研究方解開了謎團
珊瑚以集體卵海戰略
以躲過掠食者的大胃口
精準計算水溫、晝夜長…
抓住月圓後的黑暗,同步親情大爆發
桑寄生結著帶膠質的果子
原民童年裡樹上的口香糖
綠啄花與紅胸啄花鳥
8、9cm,台灣最小的小小鳥
吃了甜甜的果,排粘粘的遺
根不著土,高來高去的桑寄生
種子得以一樹盤過一樹
青剛櫟,最平易近人的殼斗
碗形殼斗7~11層同心圓半覆堅果
赤腹松鼠愛吃青剛櫟
也習慣貯藏青剛櫟度冬
只是記性不好的小松鼠
藏著藏著的種子,又長成另一棵青剛櫟
海岸阿美族的micekiw傳統文化
月光蠑螺是採集上來的寶貝
上了岸,空了的螺殼
是陸寄居蟹一換再換的家
其中體型最大的椰子蟹
長到2.5歲後,腹部鈣質化
從此擺脫揹螺殼的日子
為了有個保障,夜裡睡得安穩,
美麗的鸚哥魚
睡前得花點功夫「搭蚊帳」
透明膠質的黏液繭
包得妥適、包準好眠
除了台灣檫樹
寬尾鳳蝶幼蟲一概不吃
台灣特有,卻也雙雙瀕危
台灣最大的皇蛾
翼展可達30cm
幼蟲食草除了江某
樹杞、春不老、烏桕、茄苳、九芎…
每年翩翩飛起,玄天上帝祝壽去
原生的台灣百合
魯凱的神聖之花
極高的適應力
平野、海濱,甚至高上3000m海拔都不是問題
朔果內帶薄翅種子1500~1800粒
埋藏地底還有如蒜瓣般球根1顆
鸚鵡螺與鳳梨
甚至作畫的達文西
都循著一個1.618黃金比例
一次漲潮退潮12小時25分鐘
一次大潮小潮14天
月相朔望盈虧29.53天